查看详情

重磅!规划2.51平方公里,《文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千念万盼,终于,你来了!文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赋予了海南改革开放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其中,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海南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区一中心”四大发展战略定位之一,成为新时代海南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篇章。2018年12月2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这是加快构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1+N”整体政策体系顶层设计;是贯彻落实“三区一中心”中的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具体行动纲领性文件。早在2018年6月,文昌国际航天旅游消费中心项目概念规划就已获批复,据当时媒体报道,未来将打造一处集国际购物体验、文化展示、旅游集散、科技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高标准、高档次的消费中心。此后,“文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就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规划在哪儿?用地规模怎样?建设容量如何?有什么亮点?海居君也是翘首以盼!2019年1月27日,文昌市规划委员会终于发布关于《文昌门户(文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启事,至此,文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规划的“真容”也获得披露。公示信息显示,文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位于文昌市中心城区中部,航天大道与文清大道交汇处,西侧紧邻在建的文博高速公路与清澜互通,规划范围面积约为2.51平方公里,规划区常住人口约2.4万人,旅游接待人口约5200人。据介绍,本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为239.08公顷。开发建设总量约为262.58万平方米左右,城市建设用地平均容积率约为1.10。人均建设用地约为99.62平方米/人。其中,居住用地50.59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1.12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69.89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30.49公顷。未来,文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将打造成集门户形象、特色商业、文化展示于一体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成为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的门户形象和旅游消费胜地。根据公示的区位图,顺鑫富海家园、鸿嘉金龙湾、鑫源锦城等小区在其附近。《文昌门户(文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简介一、规划范围文昌门户(文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位于文昌市中心城区中部,航天大道与文清大道交汇处,西侧紧邻在建的文博高速公路与清澜互通。规划范围面积约为2.51平方公里。二、总体定位集门户形象、特色商业、文化展示于一体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成为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的门户形象和旅游消费胜地。三、人口规模规划区常住人口约2.4万人,旅游接待人口约5200人。四、规划空间结构规划本着尊重现状肌理、合理布局的原则,形成“核心引领、双轴发展、多心推进、四区协同”的整体空间结构。“核心引领”:规划区以各类商业业态、各种国度文化,形成集文化、商业、商务于一体的文化商业核心。“双轴发展”:规划形成两条城市发展轴:东西向为航天大道形象展示轴、南北向为文清大道综合发展轴,并串联多个功能节点,带动各片区的发展。“多心推进”:以文化展示、旅游消费、环球商务、生态居住等主要业态构成多个功能节点,共同推进规划区和谐发展。“四区协同”:以主要城市道路、重要设施边界划分为侨乡门户商业区、城市混合功能区、北部城市商住复合区和南部城市商住复合区四个功能片区,各片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五、建设用地规模与建设容量本次规划范围面积约251.40公顷,城市建设用地约为239.08公顷。开发建设总量约为262.58万平方米左右,城市建设用地平均容积率约为1.10。人均建设用地约为99.62平方米/人。其中,居住用地50.59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1.12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69.89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65.72公顷、公园设施用地1.27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30.49公顷。六、主要图纸(部分)区位分析图区域交通关系图功能结构图用地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居住用地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景观系统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旅游交通规划图城市设计鸟瞰图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查看详情

再推6项新举措!外汇局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了海南在前期实行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等11项新政的基础上,再推出的6项外汇管理新举措,分别是取消非金融企业外债逐笔登记;开展境内信贷资产对外转让试点;简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实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进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资金汇出入管理;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国家外汇局批复海南6项外汇管理新举措一是取消非金融企业外债逐笔登记。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可按照便利化登记程序向外汇局申请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手续,可在登记金额内自行借入外债资金。该项政策的实施将降低企业脚底成本,促进企业融资便利。二是开展境内信贷资产对外转让试点。在遵循风险可控、审慎管理原则下,辖内机构可以开展包括银行不良贷款和银行贸易融资资产在内的境内信贷资产对外转让业务,这将有利于盘活省内银行存量不良资产和贸易融资资产,同时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跨境资产转让平台入驻海南,活跃海南金融市场。三是简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银行可依据外商投资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办理相关境内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无需企业提交商务报告信息,这将进一步便利企业相关业务的办理。对于另外三项新政,即实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进一步便利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资金汇出入管理、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外汇局海南省分局也正在抓紧制定相关细则,争取早日向社会发布。据了解,为推动试点政策尽快在海南落地,外汇局海南省分局已于2020年2月10日对外发布了《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外汇创新业务政策的通知》,正式实施上述三项政策,海南省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望近期出台。

查看详情

今年,海南将加快建立健全自贸港法规架构!

2020年,海南省人大常委会拟安排审议23件法规和法规性决定,加快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体系推进立法工作。近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俊在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已于2019年正式提上国家重要立法日程,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制定该法。许俊介绍,今年海南将加快建立健全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法规架构。省人大常委会全年拟安排审议关于重点园区和营商环境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海口江东新区条例、崖州湾科技城条例、洋浦经济开发区条例、企业和个人访问国际互联网管理规定、国际船舶管理条例等法规,以及关于海南生态软件园等重点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法规性决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生态补偿条例、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和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关于社会建设管理方面的法规,主要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华侨权益保护条例等。同时,海南今年还将启动数据跨境流动、移民与出入境管理、境外企业资质和专业人士职业资格认可等29项立法研究,条件成熟后适时安排审议。此外,继续对该省现行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及时废止不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需要的法规。许俊表示,海南自贸区(港)立法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形成涵盖人员、资金、货物、数据跨境流动,以及财税制度、风险防控,纠纷解决机制等十个方面共54条建议清单,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提供重要参考。目前,海南自贸区(港)建设调法调规取得新进展。

查看详情

23561亩!继10大重点片区之后,海口再修编3个重点园区控规!

2019年以来,海口先后修编10个重点片区控规,为落实海南自贸区(港)战略部署,明确海口市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日前,海口药谷、狮子岭、云龙等3个园区控规修编,明确3个产业园区将重点发展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药谷工业园区:位于海口市中心组团西部,北至海秀快速路、南至椰海大道、东至永万路、西至五源河森林公园,范围面积约651.66公顷。战略定位国际医药创新谷、绿色发展示范园;功能定位国际医药外包服务的试验区,海南医药研发孵化的策源地,海口新型产业培育的创意港。狮子岭工业园:位于海口市中心组团南侧,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东侧,由海南环线高速、G224海榆中线和S21中线高速围合成的锥形区域,范围面积约582.99公顷。战略定位为国际化创新型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轻型低碳制造产业创新高地、国际健康产品生产和健康服务示范基地。云龙产业园区:规划位于海口市市域中部的云龙镇,紧邻云龙镇区北部,绕城高速以南,G223海榆东线以西,范围面积约336.11公顷。该园区将承接海口市区产业转移和临空产业园产业辐射,服务海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复合型产业园区。《海口药谷工业园区控规(修编)》一、项目区位及规划范围规划区位于海口市中心组团西部,北至海秀快速路、南至椰海大道、东至永万路、西至五源河森林公园,距离火车站约11公里,离海口秀英港约2.3公里,与海口美兰机场直线距离仅23公里。根据《海口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确定药谷工业园区开发边界,本次规划范围面积约为651.66公顷。二、用地规模总用地面积约为651.66公顷,建设用地647.96公顷。其中二类工业用地面积184.1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8.42%,创新型产业用(B/A)地面积128.6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9.85%。三、人口规模规划区人口规模为12.6万人。就业人口8.1万人,居住人口4.5万人。四、发展定位战略定位:国际医药创新谷、绿色发展示范园。功能定位:国际医药外包服务的试验区,海南医药研发孵化的策源地,海口新型产业培育的创意港。五、产业规划产业方向:发挥医药制造业基础,推动园区低效产业的迭代升级,探索海南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突破口,吸引国内外医药领先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提供医药研发外包、制造外包服务;积极培育以包括医疗设备租赁、医药风险投资、产业链金融等为主的医药金融业;依托区位优势吸引高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补充。产业选择:打造1+2+1+1的产业体系,其中包括1个基底产业为医药生产制造业,2个支柱产业分别为医药研发孵化和医药金融流通产业,1个机会产业为创意创新产业,1个辅助产业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细分:医药生产制造重点关注专利药、高端仿制药、普通仿制药、生物药物、血液制品、诊断试剂、中药处方药、中药OTC、中药保健品等;医药研发孵化和医药金融流通产业重点关注制造外包/CMO、孵化/中试平台、设备租赁、产业链金融、风投基金、产业孵化器等;创意创新产业重点关注文化创意、文化艺术、科技服务、知识产权、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等。六、产业布局按照产业集聚、产业关联的原则,整个园区可划分为六大产业片区,包括:医药研发区、医药现代服务区、24H综合服务、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医疗制造区。七、规划结构本次规划形成“两轴六区”布局结构。两轴:以南海大道和港澳大道为主的两条城市发展轴线。六区:位于园区北部的新型产业与配套服务区;位于城市中部的医药产业制造区;位于城市南部及东部的两个居住生活区;以及位于南北两端的社区综合服务区和园区服务区。九、综合交通1、区域交通衔接规划区主要的对外交通设施包括:海秀路、椰海大道、南海大道三条骨干道路构成规划区的主要对外联系轴带,向西串联长流组团各片区,向东联系海秀、金牛岭、城西等中心城区片区以及江东组团;其中,海秀路、椰海大道规划定位为城市快速路。重要的内外交通衔接节点:海秀路-长天路节点、海秀路-永万路节点、椰海大道-长天路节点、椰海大道-永万路节点,以及南海大道沿线的主干路交叉口;其中,椰海大道-长天路节点按照远景互通立交预留用地。此外,沿海秀路布置4处上、下主线匝道,与上述节点共同构成内外交通转换衔接的基础设施。2、道路功能等级划分规划范围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规划形成“三横三纵”的骨干路网系统结构。3、道路红线宽度控制快速路:包括海秀路、椰海大道。海秀快速路规划红线宽度63m,为高架式快速路,主线6车道,辅道6车道。椰海大道规划红线宽度60m,为地平式快速路,主线6车道。主干路:规划主干路包括南海大道、长天路、永万路。主干路规划红线宽度均为60m,设计车速40-60km/h,双向六车道,非机动车道5.0-6.0m,其中,南海大道中央分隔带设置高架铁路。次干路:规划次干路包括港澳大道、兴业路、兴国路、兴海路等。港澳大道北段红线宽度80m,内设36m中央分隔带,双向6车道,南段红线宽度24-32m,双向4车道。除港澳大道外,其余次干路红线宽度20-40m,布置双向4车道。支路:规划支路红线宽度12-20m,双向2车道,其中12m支路为机非混行,12m以上支路为机非分行。4、各功能区路网规划生活功能区:干路网密度不低于4km/km2,干路间距控制在300m-600m。在居住生活区、公共服务区,支路、慢行路密度不低于8km/km2,局部达到12km/km2。街区尺度控制在100m*100m-200m*200m。生产功能区:路网格局上,采取方格网式布局,干路间距控制在600m左右,路网密度不小于4km/km2,街区尺度控制在350m*350m-500m*500m。5、公共交通规划公交线路宜分为干线、普线、支线三个层级,其中干线线路沿客流走廊(海秀路、南海大道等)布置。片区整体的公交站300m(5分钟)服务覆盖率不小于95%;轨道站1000m(15分钟)覆盖率为37%。用地平衡表主要图纸规划范围图▽▽▽用地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总平面图▽▽▽核心区夜景鸟瞰图▽▽▽《海口狮子岭工业园控规(修编)》一、项目区位及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海口市中心组团南侧,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东侧,由海南环线高速、G224海榆中线和S21中线高速围合成的锥形区域。距离粤海铁路20公里,距离秀英港12公里,距离海口火车站约20公里,距离美兰机场20公里。根据《海口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确定狮子岭工业园区开发边界,本次规划范围面积约为582.99公顷。二、远期总体发展规划2.1发展定位战略定位:国际化创新型产业园区。功能定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轻型低碳制造产业创新高地、国际健康产品生产和健康服务示范基地。2.2产业选择打造3+1+1的产业体系,即3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和1个辅助产业。主导产业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轻型低碳制造产业和健康食品产业,特色产业为健康服务产业,辅助产业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为标准;鼓励及引导产业类型参考《海口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8年版)》。2.3产业布局产业功能区主要由新型产业区、健康食品产业区、健康服务产业区组成。2.4用地规模总用地面积约为582.99公顷,远期总建设用地437.3公顷。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94.3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4.45%。2.5人口规模规划区人口规模为约3万人。其中就业人口2.4万人,居住人口0.6万人。三、近期控制性详细规划3.1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82.99公顷,近期总建设用地334.20公顷。其中二类工业用地面积194.3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8.16%。3.2人口规模规划区人口规模为2.36万人。其中就业人口1.9万人,居住人口0.46万人。3.3规划结构本次规划形成“一带、一轴、两心、两节点、多组团”的结构布局。一带: 结合东城湖水库、下游水系和现状矿坑水域景观,打造滨水生态景观带。一轴:沿火炬路打造的园区产业发展轴。两心:利用现状东城湖水库、矿坑等自然资源,分别分别打造的水库自然景观蓝心和矿坑生态修复绿心。两节点:分别为火炬路西侧,结合现状行政办公管理与服务中心营造的产业服务节点和火炬路东侧新增集产业创新研发、孵化等业态的创新研发节点,塑造园区东侧门户形象。多组团:新型工业组团、健康食品产业组团及健康服务产业组团。新型工业组团一位于基地北部的原狮子岭工业园一期用地。鼓励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轻型低碳制造业,光伏新能源产业。健康食品产业组团一位于基地东北角。积极引入健康食品产业,包括特医功能食品、保健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等产品类型健康服务产业组团一位于基地南部。主要发展健康管理产业、精准医养产业、精准医养产业和健康体验产业。3.4土地使用本规划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以《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为依据,参照海口市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制定。用地性质一般划分至中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以及指定用途的用地划分到小类。依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和用地保障的意见(试行)》琼府[2019]13号文件相关内容,为了提升园区发展质量配套创新型产业用地,本次规划新增产业混合用地类型,指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的用地,用地性质采取“M1/B1/B2”,其中M1类建筑面积不得少于50%。3.5综合交通1、对外交通规划园区对外交通需求主要由园区企业原材料运输和成产品集散需要产生,现状外围主要通道有绕城高速公路、中线高速、海榆中线。规划区的主要出入口分布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在海榆中线上设2处出入口,中线高速公路设1处出入口,通过狮子岭互通的匝道延长线相交。另在现状县道上设2处出入口。·向东通过中线高速公路(丘海大道延长线)与秀英港、市中心联系,并与绕城高速公路相接;·向西通过海榆中线与市区联系;·通过绕城高速公路与美兰机场、火车南站、规划中的花场港以及预留的琼州海峡跨海通道联系。2、道路功能等级划分规划区道路结构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规划道路总长约34KM,规划道路网密度为5.8km/km。3、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主干路:主干路的红线宽度为25-30m,设计行车速度40-50km/h,断面布置四车道。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0m,设计车速40km/h,断面布置双向四车道。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0-15m左右,设计车速25km/h,断面布置双向两车道。4、普通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园区内部公共交通上规划三条公交线路,主要解决居民上下班、日常生活,并将居住区与公共服务带有效联系起来,公交线路公交站点间距按照500-800米站距设定。用地平衡表主要图纸规划范围图▽▽▽用地规划图▽▽▽交通系统规划图▽▽▽总平面图▽▽▽鸟瞰效果图▽▽▽《海口云龙产业园区控规(修编)》一、项目区位及规划范围本次规划位于海口市市域中部的云龙镇,紧邻云龙镇区北部,绕城高速以南,G223海榆东线以西;距离粤海铁路轮渡港46公里、距离秀英港34公里、距离海口美兰机场约5公里。根据《海口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确定云龙产业园开发边界,本次规划范围面积约为336.11公顷。二、用地规模本次规划总用地规模为336.11公顷,建设用地325.15公顷。其中一类工业用地87.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6.84%。二类工业用地(M2)面积26.5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8.17%;工业/物流仓储可选用地(MW)面积55.7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7.15%。三、人口规模规划区人口规模为2.8万人,其中就业人口1.6万人,居住人口1.2万人。四、产业定位依托邻近美兰机场及临空产业园的区位优势,依靠海口南部区域丰富的农业资源,与云龙镇区协作分工,承接海口市区产业转移和临空产业园产业辐射,服务海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复合型产业园区。五、产业选择重点发展烟草制造、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培育壮大环境装备、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把握机遇发展农业互联网、精品农业等产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19年版)》为标准;鼓励及引导产业类型参考《海口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8年版》。六、产业布局产业功能区主要由环境装备及机械制造区、食品加工区/现代物流业区、烟草生产汲配套业区、研发及办公区和生活配套区组成。七、规划结构本次规划形成“一带、一区、三组团”布局结构。一带:是指产业园区中部的滨水公共绿带。一心:是指规划区南部的产业园配套研发区。含研发及办公区和生活配套区。三组团:两个工业组团和一个工业/仓储组团。两个工业组团:分布于榆东线以西,云龙溪以东。环境装备及机械制造区,主要为环境装备、机械制造等产业;烟草生产及配套产业区,主要为烟草制造等产业。一个工业/仓储组团:分布于云龙溪以西,主要为食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九、综合交通1、区域快速通道规划规划对接海口市道路交通网络,现状区域快速通道主要以海榆东线为主,道路红线宽度9米;向北接海口绕城高速通至市区、秀英港、海口港、火车站以及西部市县;向南联系海口周边乡镇。未来规划园区道路与永三公路(在建)临空产业园的市政道路进行衔接,增加园区横向区域快速通道,疏解海榆东线的交通流量。2、道路功能等级划分规划区道路结构分为五级:过境道路(G223)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慢行路。规划道路总长约20KM ,规划道路网密度为6KM/K㎡。3、道路红线宽度控制过境道路(海榆东线公路):规划区内约2.3KM,道路网密度0.68KM/K㎡。海榆东线红线控制宽度50M ,机动车设计速度40KM/H。主干路:红线控制宽度25-30M,机动车设计速度40KM/H。规划主干路2.8KM,道路网密度0.8KM/K㎡。次干路:控制宽度20-30M,机动车设计速度30KM/H。规划次干路6.7KM,道路网密度2.0KM/k㎡。支路:红线控制宽度14-20M,机动车设计速度20KM/H。其走线以主要道路骨架为基础,并考虑合适的工业地块大小与尺寸,进行方格网状的布局。区内规划支路6.3KM、慢行道路1.9KM,道路网密度2.4KM/K㎡。结合规划区中部的绿地、水系,设置休闲步行道路。4、普通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园区公交线路不单独设置,沿用现状区域公交线路,将其引入产业园区,主要沿主、次干道和系统性支路布置,公交线路公交站点间距控制在500米左右,规划园区设置公交停靠站12处。用地平衡表主要图纸规划范围图▽▽▽用地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总平面图▽▽▽鸟瞰效果图▽▽▽

查看详情

海口江东新区集中开工一批项目,计划总投资达29.46亿!

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二期)项目选址海口市美兰区江东临空经济区,总投资11.4亿元,2019年度计划投资0.3亿元。项目包括桂江大道(中段)、空港环路、顺达路、美溪路(西段)、林香一路、南贸大道(东1段)共6条市政道路,总长9.942km。海口迈雅河区域生态修复项目项目选址海口市北部滨海岸带,江东新区西北部,北至东海岸滨海沙滩,南临江东大道,西临双坡村,东靠道孟河及江东新区总部园区,总投资8.44亿元(含征拆费用),2019年度计划投资0.6亿元。项目规划总面积约8517亩,总体规划布局划分为海防林保护修复区、湿地生态修复区、村落有机更新示范区及村落基础设施提升区等4个区域。云美大道南延线、空保一横路项目项目选址海口市美兰区江东临空经济区,总投资5.33亿元,2019年度计划投资0.05亿元。云美大道南延线道路全长2472m,空保一横路道路全长1438m,主要建设包括道路、桥涵(含立交、涵洞等)、给排水、交通、绿化、照明等。普利国际高端生产线扩建项目项目选址海口市江东新区D5501地块内地块(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兴洋大道2号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厂区旁边),该地块占地13947.7平,于9月12日由普利制药以951.23万元摘得,项目总投资3.18亿元,2019年度计划投资0.02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7048㎡,按照欧美标准及国内GMP规范新建注射剂大楼一栋,综合仓库一栋,原料库一栋及其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教学楼项目项目选址海口市美兰区桂林洋开发区夏云路(北),总投资0.59亿元,2019年度计划投资0.04亿元。新建一栋地上六层,地下一层的教学楼,占地面积2789.33㎡,总建筑面积16140.69㎡,建筑高度23.9m。海南省旅游公共实训中心建设项目项目选址海口市桂林洋开发区兴洋大道海南省旅游学校内,总投资0.29亿元,2019年度计划投资0.076亿元。新建一栋地下1层、地上5层的旅游公共实训中心,总建筑面积7509.59㎡。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美术与图书楼项目项目选址海口市桂林洋经济开发区灵桂大道海南省文化艺术学校内,总投资0.23亿元,2019年度计划投资0.02亿元。新建美术与图书楼,总建筑面积5599.71㎡。主要建设内容为美术展厅、管理用房、配电间及装修工程、道路、绿化等工程。